寓情于境,寓教于乐
德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围绕这一问题,第三教学小组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做了深入的研讨,并在每周一次的公开课活动及平时的课堂上实践运用,并核实集体备课中所讨论的情景教学理论的有效性,在此将本小组本学期的研讨,实践结果总结如下。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在一堂英语课上,老师先带领学生阅读完一篇服装销售的广告文后,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有关生活用品,球类运动以及水果等主题单元,让学生分别化身为生活用品店,体育用品店和水果店的店主,并为自己的店取一个吸引人的名字,然后撰写一篇广告文来推销各自店里的产品。随后在购物对话环节中,学生又以顾客和店员的身份模拟买东西的对话场景。整堂课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再如在一堂主题为《板报设计》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带来各自以前制作的手抄报,指导学生如何将手抄报转化设计成电子板报。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电脑操作的兴趣。
二、播放音频、视频渲染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一节课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教师的一切语言和情境演示,都随着音乐、动画的展示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触境生情,产生相应的情感,快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这篇题为《散步》的语文课,记叙一家四口散步的小事,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老师在教学中,为渲染温馨的家庭氛围,在课伊始,老师给学生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借着音乐唤起学生心中感受,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就沉浸在爱意浓浓的幸福家庭气氛中,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如在思想政治课上,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网络游戏的危害”,老师通过视频播放当今社会一些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最后沦为社会问题少年的新闻。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情感上产生很大的共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性,从而从思想上远离这种诱惑,行动上抵制这种诱惑。
三、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寻根究底。
例如信息技术课《网页的实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在学完左右滚动的字幕后,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个含有上下滚动字幕的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可是在操作后学生发现有的方法实现不了,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再给学生看一下制作好的上下滚动的字幕属性,学生会发现,方向左右都没选,他们的好奇心达到最高点,非常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老师让大家先在“普通”视图下制作一个从左向右运动的字幕,选中字幕后打开“html”视图方式,在“html”试图下选中一段代码有什么特点z?学生会发现,选中的代码中有他们熟悉的单词direction(方向)和right(右边)(如下图),这时老师适时提示学生,修改方向会出现什么效果。学生开始探究,尝试后发现通过修改代码可以改变字幕滚动的方向,这样上下滚动也就可以实现了。学生这时不仅兴趣高涨而且有成功的喜悦。但是他们也有疑问,这些代码到底是什么呢?这时老师再提出html的概念,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的讲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是指教师借助课文插图或课件,将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现课文情境的技能。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 图胜千言”的效果。
例如在一节英语口语课上,老师先展示对话图片,让学生用句子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对话,在同学们观察描述图片时,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课文对话的情景,让对话情景变得更加鲜活,真实。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如在讲《文明交往》的思想政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上台表演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文明交往行为。让同学们进入情境的体验,从而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
再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剧情。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演绎课文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仅深入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经”,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当然,情境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教师重在诱导和启发,学生侧重在感悟和理解,怎样是两者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发挥情境效应,是一项艰巨的课题,有待共同探讨和研究。
作者:曾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