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中心> 特色课程

从容大课堂||大运河——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7 点击数:

运河悠悠,润泽大地。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诗意长河,传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大运河文化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增强学生对大运河的深度了解,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将大运河文化引进课堂,3月25日上午,学校特别邀请厦门工学院博雅与艺术传媒学院李倩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大运河文化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学校录播教室进行,面向全校师生直播。

讲师介绍

202406171012378580.Png

李倩教授:现为厦门工学院博雅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比较研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曾在地方文化部门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参与了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文化工程。


202406171012370467.Png

 

202406171012383536.Png

研究性学习准备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运河历史和生态文化。综合实践老师已提前布置周末学习小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 一二年级同学需观看大运河视频,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并与父母分享学习心得。

 

202406171012382019.Png

✨三四年级同学需了解大运河的途径点,并查找相关运河美食信息。

 

 

✨五六年级同学需以大运河宣传官的身份,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背景等内容,并撰写一段独家介绍。

202406171012386737.Png

 

 

202406171012385312.Png

✨七八年级同学需研究隋朝大运河的分段名称及沿线重要城市等信息。 

202406171012382776.Png

走进从容大课堂

PART1:大运河的文化身份

在中国大地上有两个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物,一个是长城、一个是大运河,他们就像一撇一捺书写在中国大地上,他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精神历史。中国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2014年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李倩教授谈到,大运河不仅是宝贵的遗产,更是流动的文化,我们要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为目标,串联辐射沿线区域文化资源,为复兴中华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06171012385780.Png

 

202406171012399796.Png

PART2: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李倩老师首先为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地图概况,通过对地理形势、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当时当权者政治目的的解析,阐明了中国历史各朝代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202406171012399438.Png

PART3:从三个历史人物看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

人物一:吴王夫差

 

202406171012392521.Png

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开凿邗沟,成为中国大运河的开端,距今已有2500多年。李倩教授讲述到中国大运河开端的这个章节,还引用了“卧薪尝胆”的故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

人物二:隋炀帝杨广

202406171012392120.Png

李倩教授借助隋运河分布图,讲述了隋炀帝下江南的故事。隋炀帝即位后就在洛阳修建了东都,因他最喜欢的是江南,所以开通了洛阳到扬州的运河,我们称之为通济渠,也称之为隋唐大运河,这个运河第一次沟通了黄河、淮河和长江,隋炀帝一生曾沿着运河三下江南。

202406171012393537.Png

人物三:永乐大帝朱棣

 

202406171012395569.Png

朱棣也是一位对大运河的修筑作出巨大贡献的皇帝,他修筑大运河主要是为了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当时的北京物资很匮乏,1421永乐迁都后北京城里的物资都是从运河运来的,所以后世才会有“从运河漂来的故宫”一说。

李倩教授通过大运河变迁示意图向同学们讲解了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以及大运河的孕育、贯通、繁荣、取直和重整过程,重点介绍了大运河开凿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并进一步论述了大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PART4:大运河的作用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运河区域在全国始终处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中心地位,是历代封建皇朝着力控制的关键区域,它维系了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大运河的南北贯通,使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同时也使运河区域成为人才荟萃、文风昌盛之地。

李倩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风趣简洁,让附校学子深刻感受到了大运河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大运河从千年前流淌至今,孕育了沿线地区的灿烂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

 

202406171012393172.Png

千年运河道尽历史风雅,新时代少年续写水韵华章。对于大运河来说,申遗成功只是它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节点,对于附校学子来说,讲好新时代大运河故事,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使其真正地生生不息,才是对运河精神真正的发扬。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