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小学初中部课程设置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20 点击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家颁布的2022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从“知识立意”的教育向“素养立意”取向的转变,克服认知学习和应用实践的脱节,与人的社会性成长的脱节,“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学校第一个五年课程规划作适度调整,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课程调整原则

1.法规性原则

   严格保证国家课程开齐上足,维护国家课程法定位置和国家意志;

2.融合性原则

   对基础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立足“大主题”对同年级课程同主题内容进行融合,调整课时;

3.特色化原则

   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对涉及阅读、体育与健康、艺术、书法、劳动等课程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发展学生特长,彰显学校特色。

4.综合化原则

   借鉴steam课程实施经验,推广项目式学习,大力实施单学科、多学科、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综合实践课程为基础,增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时,保证学生每个月至少“经历一个项目的综合学习”和每周五下午半天时间的项目化学习的课时安排。

5.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课程特点,一二年级试行在单学科教学中实践项目式学习;三、四、五年级增加综合化教学时间,以教师研究小组,带领学生推进多学科、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鼓励六至九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项目化学习。

二、课程框架

以“品学力行,从容生长”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建构、优化“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并以此形成学校“大榕树课程”模型。

基础型课程是必修课程,聚焦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理解、建构与实践,凸显课程的生活化、灵动性和生长性,重视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将儿童的学习生活、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生动有趣,形成富有特色的、适合儿童喜欢的课程体系。

拓展性课程是选修课程,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整体思考,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和教师能力资源,逐步开发做强做精学校的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同时进行学科类拓展课程的研发,促进人的品质的生长。

探究性课程是特修课程,是最能体现“从容”办学主张的独特性课程。通过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意在孩子心智的自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自主、自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享受成长的平台与资源、机会与能力,从而让孩子学会在玩中学,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事中打磨和升华自身的价值判断,关注真实的世界,安顿自己的天性,学会相遇美好,学会追求幸福,从而提升生活的品质。探究性课程具有丰富的选择性,意在开拓自由的时空。

三、课程设置

 202402211045452573.Png

 

 

 

 

 

202402211045451494.Png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