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高中新课程三年教学计划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7 点击数:

我省普通高中2020年秋季起,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到2022年实现高中所有年级全覆盖。为确保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顺利推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9] 29号)、《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基[2018] 15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教基[2020] 29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闽教基[2020] 32号)、《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闽教基〔2020〕33号)与《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闽教基〔2020〕33号)等文件等精神,制定本实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改革育人方式,创新教育评价制度机制,促进课程、教材、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办成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围绕普通高中培养目标,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努力构建具有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特色、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以“品学力行,从容生长”为出发点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奋发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规划

(一)学制与课时

学制三年,每学年两学期。每学年40周,每周35课时(按5天计算,每天7节),每课时45分钟。18学时为1学分,科目教学时间按18学时的倍数安排。

(二)课程开设

我校课程有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语文、数学、外语和选择性考试科目课程规定范围内修完所有选择性必修课程;同时结合兴趣爱好,在其它科目中选择部分内容修习。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既包括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开设的学科拓展、研究性课程,也包括学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经由学校课程委员会审定设置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具体如下:

科目

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语文

必修上、必修下

选择性必修上中下

整本书阅读

现代诗歌创作

数学

必修1、必修2

选择性必修1,2,3

趣味数学

数学文化

英语

必修1、必修2、必修3

选择性必修1,2,3,4

英文电影鉴赏

用英文讲中国故事

思想

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与社会》
《政治与法治》
《哲学与文化》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法律与生活》
《逻辑与思维》

 财经半小时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走近孔子

中国服饰文化

地理

地理1、地理2

选择性必修1,2,3

 旅游地理

地理趣闻

物理

必修1、必修2、必修3

选择性必修1,2,3

生活中的物理

神奇的物理

化学

必修1、必修2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生物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调节》
《生物与环境》
《生物技术与工程》

探究人类大脑和细胞的奥秘

食品文化中的

生物学

信息

技术

数据与计算
信息系统与社会

 

泛学python编程

通用

技术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航空航天

音乐

音乐鉴赏

歌唱

合唱

美术

美术鉴赏

绘画、中国书画

水墨画

体育与健康

体能

健康教育、运动技能

跆拳道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

 

 

劳动

生活劳动、志愿服务

 

 

(四)学分分配

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语文

8

0-6

0-6

数学

8

0-6

0-6

外语

6

0-6

0-6

思想政治

6

0-6

0-4

历史

4

0-6

0-4

地理

4

0-6

0-4

物理

6

0-6

0-4

化学

4

0-6

0-4

生物学

4

0-6

0-4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6

0-18

0-4

艺术

(或音乐、美术)

6

0-18

0-4

体育与健康

12

0-18

0-4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

学习

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若干研究专题。两学年须完成2个研究课题,共6学分。

社会实践

包括党团活动、军训和社会考察等。高一军训七天;高二党团、社团活动,每周三下午4:55-5:30;高三社会考察、职业体验,共2学分。

劳动

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区、社区活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共2学分。

劳动课

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中三年必须持续开设,固定每周五中午1:00-1:30,下午5:00-5:30为劳动时间,共2学分

通用技术

拓展

选择通用技术必修内容“技术与生活”,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共2学分。

校本课程

开设整本书阅读、趣味数学、英文电影鉴赏、生活中的物理、化学与生活、食品文化中的生物学、走近孔子、地理趣闻、航空航天、跆拳道、财经半小时、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现代诗歌创作、数学文化、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神奇的物理、化学与技术、探究人类大脑和细胞的奥秘、中国服饰文化、旅游地理、合唱、水墨画、泛学python编程等,共8学分

合计

88

≧42

≧14

(五)时间安排

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坚持每学年科目均衡合理,同时兼顾有利于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必修上(高一上),必修下(高一下),选择性必修上、中(高二上),选择性必修下、(高二下)。学业水平考试高三上1月。

英语:英语1、英语2(高一上),英语2、英语3(高一下),英语4、英语5(高二上),英语6、英语7(高二下)、英语8(高三上)。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下6月。

数学:必修一(高一上),必修二(高一下),选择性必修上、中(高二上),选择性必修下、选修(E类)(高二下)。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下6月。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高一上),《政治与法治》(高一下),《哲学与文化》、《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选考政治)(高二上),《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考政治)(高二下),《法律与生活》(高三上)(无选考政治必选)。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上1月。

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高一年、高二上),《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选考历史)(高二上),《文化交流与传播》(选考历史)(高二下),《史料研读》(高三上)(无选考历史任选)。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上1月。

地理:地理1(高一上),地理2(高一下),《自然地理基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考地理)(高二上),《区域发展》(选考地理)(高二上),《天文学基础》(高三上)(无选考地理任选)。学业水平考试高一下6月。

物理:必修一(高一上),必修二(高一下),必修三、选择性必修1(选考物理)(高二上),选择性必修2、3(选考物理)(高二下),《物理学与技术应用》(高三上)(无选考物理任选)。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上1月。

化学:必修一(高一上),必修二(高一下),《化学反应原理》(选考化学)(高二上),《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化学)(高二下),《发展中的化学科学》(高三上)(无选考化学任选)。学业水平考试高一下6月。

生物:《分子与细胞》(高一上),《遗传与进化》(高一下),《稳态与调节》(选考生物)(高二上),《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选考生物)(高二下),《职业规划前瞻》(选2模块)(高三上)(无选考生物任选)。学业水平考试高一下6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下6月。

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高一下),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高二上)。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上1月。

音乐:音乐鉴赏(高一),《歌唱》(高二)。学业水平考试高三上1月。

美术:美术鉴赏(高一),《绘画》、《中国书画》(高二)。学业水平考试高二下6月。

劳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中三年必须持续开设,固定每周五中午1:00-1:30,下午5:00-5:30为劳动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高一、高二),社会实践(高一、高二)。

校本课程:高一、高二。

四、实施保障

1.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学校建立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加强协作,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

组  长:赵继容

副组长:黄亮生

组  员:李超、王玉君、陆海萍、张勇、刘宇等

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有效衔接的管理模式,完善教学设施等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学生选课指导。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课题研究,强化实验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4.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严格执行学生学分认定,合理安排学业水平考试,公平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