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探幽澳头行(下) ——记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小学部五、六年级与初中部澳头村社会实践
如果说12月20日小学部一至四年级的澳头社会实践体现的是立体课堂的无穷趣味,那么12月19日小学部高段和初中部的澳头行则“研学味儿”更浓。
这不,从第一站莫兰蒂公园的考察开始,便是满满的干货。地理学科胡敏老师手持大喇叭,从“莫兰蒂”名称的由来、台风形成的条件及其带来的优劣等方面向同学们娓娓讲述,开启了校外研学课堂的第一站。
景点参观和写生是此次研学实践的重头戏。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抽取景点参观和写生任务卡。短短2小时内,各小组要通过查阅地图、询问村民、探究现场资源等方式,迅速找到指定景点,完成民俗文化、历史背景的记录以及景点的写生草图。虽然各个小组都安排了相应的指导老师,但指导老师们似乎故意“退居幕后”,为的就是锻炼孩子们主动承担、团结协作、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这是此次研学实践的宗旨之一。
果不其然,各个研学小组均不负众望。午间餐后分享的环节,精彩纷呈,不容错过!有的小组探究了广应宫的妈祖文化,诠释了妈祖作为闽台沿海地带民间信仰之神的精神源起,也分享了广应宫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兴废的变迁故事;有的小组则被蒋苏家庙精美绝伦的建筑风格所陶醉,兴致勃勃地分享了伫立庙前凝神写生的心路历程;有的小组带着对“容美术馆”命名的困惑,采访与探究并举,终于解开了“命名”之谜;有的小组则惊叹于“北欧当代艺术中心”的另类精深,由衷赞叹现代艺术在这个千年古村落绘下的绚丽一笔!
生物学科李赞老师和历史学科刘馨阳老师就地取材,即景开课,更是把“研学家们”带往一个又一个的知识高峰。
如此精彩的分享,让足迹未及澳头诸多景点的“小小研学家们”迫不及待地要二度动身了。午间分享一结束,以班级为单位的“研学小组”斗志昂扬地出发了。
“天旌节孝”坊、闽侨文史馆、村史馆、容美术馆、蒋苏家庙、鳌石、北欧当代艺术中心这七个地方成为班集体指定参观的景点。同学们行程紧凑,一站接一站地参观考察,或记笔记,或浏览墙体资料,或聆听驻点老师的精彩介绍,收获颇丰!
最后一站科考码头,可以说是最“放飞自我”的一站了。或许是受到广场上现代艺术雕像的感染,也或许是近水海风的轻柔拂面,更或许是波光粼粼下的那一声鸣笛,总之,“小小研学家们”秒变“活力大顽童”!
此次研学之旅,意义重大。它既是校内课程延伸至校外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师生合力解开研学之谜的一次亲密协作,更难得可贵的是“小小研学家们”已经开始思考新农村发展背景下,澳头古村落如何能既葆有古风遗韵,又力争成为文创基地,进而挖掘出发展征途上的各种可能。研学小论文已有小成!
优秀作品掠影
六年(1)班黄韶蕴
六年(1)班赖妍琪
七年(1)班陈欣欣
七年(1)班江雨珊
七年(1)班 彭楷葳
七年(1)班 饶天宇
七年(1)班 陈钰婷
七年(2)班 陈研竹
八年(1)班梁向阳
八年(1)班汪勤博
八年(2)班林怡瑄
八年(2)班陈思雨
八年(2)班蔡洁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