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中心> 特色课程

视界不同,世界因此而不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14 点击数: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坦言,目前,教育界和社会均存在认识短板,没有意识到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他表示,要从增强文化自信、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待美育,将建立完善、科学的美育评价标准和体系,引导教育工作者重视美育。

      我校注重美术教育,提倡对学生的科艺发展,力图通过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接下来就让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的王青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走进不一样的美术世界吧!

  王青,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美术教师,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业技能扎实,授课经验丰富,以“立足生活,激趣引思,自主探究,互动生成”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利用音乐引发创作思维

     音乐和美术在美育中有着重要的联系,王青老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利用音乐引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在《多彩的梦》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门德尔松《梦》纯音乐来营造出轻松梦幻的氛围,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梦并大胆想象,学生通过想象和讨论,开拓思维,提高美术创作效果。

            

学生作品展示:《多彩的梦》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创作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和电教手段,把实景、实物上升为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的直观画面,让学生展开联想,是培养儿童画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小丑》手工一课中,先出示小丑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小丑是由哪几种基本形状组成。在出示画有各种形态的小丑的投影片,启发学生观察当小丑那圆圆的身子、五颜六色的脑袋变换不同方向时,小丑的形态会产生什么变化。最后让学生观看小丑表演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并构思制作出缤纷可爱的小丑形象。

图片、投影、录像等手段相结合

   

学生创作过程

学生作品展示:《小丑》

三、在感知基础上促进创作

  人的大脑信息大部分来源于视觉,“看”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绘画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表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说观察是关键,会影响到学生的想象力,主张学生多注意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去描绘周围的事物。如进行《玉米写生》时,就让学生观察、分析玉米的各个部位,探讨画叶子和玉米粒线条的不同,结果画出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充满了情趣和个性。

学生作品展示:《玉米写生》

四、在生活中引发创作思维

       人的童年是伴着游玩度过的。每一个孩子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形象的,也蕴含着想象和创造。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绘画前带着目的去观察生活,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例如《春天来了》一课,我让学生在春游以及植树节活动时捡拾一些枯萎的树枝,并观察春天的变化,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认识花朵。有了这个基础,引导其他同学进一步构思定型后,让学生利用废旧鞋盒、枯树枝、超轻粘土创作春天的风景。从小培养孩子们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意识。

 

 

学生作品展示:《春天来了》

 

       美术教育是促进智力发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美术教育尤其不能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把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增强智力的重要措施,使学生努力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有兴趣地去挖掘宇宙的秘密,让学生充分应用在思维阶段的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在主观世界重新组合逻辑世界。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如形态、结构、比例、色彩、明暗光影、立体空间、质与量等形象的认识和表现,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引导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进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美术课要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劳动,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对世界的美感认识、审美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美术课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美感方面,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相比的。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都在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个性化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个性化地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