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思课||2024春季学期最后一弹精彩大放送
哲学是爱智慧,是帮助人获得幸福生活的学问。好的哲学教育就像苏格拉底的父亲在雕刻石狮时所说:“我不是在雕刻它,只是在唤醒它。”
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能激活儿童心灵中的思索潜能。从小接受哲学训练的孩子,具备更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善于独立思考,眼界更加开阔,对抽象命题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素质不仅能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让一个人进入社会更加顺利。
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把儿童哲学课程当做送给学生的礼物,希望这份礼物伴随着学生升入中学、大学,甚至一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接收本学期儿童哲学课程最后一弹,和孩子们一起结业吧!
阿Q精神:面对困难怎么办?
6月4日,经过多次的听课学习后,在厦门大学哲学系曹剑波教授和黄睿博士后的指导下,由我校林露老师带领同学们展开了对“阿Q精神”的讨论。
阿Q精神来自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同学们在阅读完阿Q的故事梗概后,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并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分享讨论。同学们分享到,阿Q精神有点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在我们面对挫折时,它能帮助我们不至于被打倒,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出行动上的改变。
故事梗概:
阿Q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给人家打短工度日。虽然常常被村里人开玩笑,但内心他还反过来看不起村里人。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头上有一块癞疮疤。所以只要被人说道有关疮疤的话题,他就发怒。大家觉得他的发怒很有趣,就更加开他的玩笑了。
如果觉得对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但结果往往是输。输的时候对自己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心里充满了优越感,如果优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个“能够自轻自贱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满意足了。有一次,他赌钱幸运赢了一回,不过好容易赢得很多钱却被抢走了。
这一次他觉得他真的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于是就自己打自己,觉得好像自己打了对方一样,又满足地睡去了。
愚公移山
6月11日,我校董亚萍老师在厦门大学哲学系曹剑波教授和黄睿博士后的指导下,为同学们带来了《愚公移山》成语故事的探究。《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在朗读完愚公移山的故事后,同学们开始头脑风暴,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重新思考了愚公移山的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愚公移山的做法,同学们会说到“愚公很傻,也很勇敢”“愚公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有学生提到“可以不用移山,直接搬家就可以”“或者可以挖山洞”等等。最后董老师总结,当一个人致力于造福人类的时候,即使“知其不可而为之”也值得我们尊敬;当我们评价一件事做得对不对、好不好的时候,不能只看动机(即这件事是不是出于一片好心去做的),也要看这件事的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对于一切利害相关者的影响;过去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可能很容易做到。
结业仪式
光阴荏苒,经过一学期的哲学探索,我们迎来了2024年春季学期儿童哲学社团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上,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小初部周志高校长、厦门大学哲学系曹剑波教授和黄睿博士后为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厦门大学哲学系曹剑波教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认可,肯定同学们在社团课程中能运用提问工具包,对事情进行思考,积极分享、认真倾听,愿同学们始终保有开放、理性之求索。
周校长表达了对厦门大学哲学系的各位老师们的感谢,这一节节精彩的儿童哲学课程为孩子插上思维想象的翅膀,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思考启发。他愿这儿童哲学启蒙带来的爱智慧之光为孩子们的人生旅程保驾护航。
本学期儿童哲学社团已结课,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许多学生感叹:真希望还能上哲学课呀!不过,对于他们,学校里的哲学课结束了,生活中的哲学课也许才刚开始,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哲学无处不在。
成长是一场旅行,
向着理想的光明。
儿童哲学,就像生命中那道光,
照耀成长的方向。
哲学之光,
让每个孩子都散发独特的光芒!
儿童哲学不仅仅属于儿童,
它属于愿意追随儿童脚步的每一个人。
愿我们低下头、蹲下身,
一起去倾听、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