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22 点击数:


为了加强新课程背景下我校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厦门市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常规,本常规规定了各科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制订教学常规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规律有组织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活动。它既要受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以及所用教材的规范,又要受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现有智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常规是对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它具有法规性质。它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课堂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注重基础,精讲多练;启发教学,培养能力;联系实际,讲求效率。

(二)教学基本功要求

1.讲述语言要求:规范、亲切、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科学性、逻辑性强。

2.课堂板书要求:规范、正确、清楚、完整。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核心是备课。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根据学情,做到“三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法指导。

1. 备课要求。精心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与练习、教学反思等环节。其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反馈或师生互动的方式,例题的选择,板书设计的确定等。

2. 严禁没有备课上课。教学设计必须能体现所任教班级的实际,且有施教批注的内容和“个人加减”的痕迹。教学设计不得以教学实录的形式撰写。语文教师应有作文课教案,倡导语文教师作文课前写同题作文。

3. 实验要求。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师必须在课前完整、熟练地操作一遍;各实验室教师要认真协助任课教师准备实验。

4.教案要求。教师专业职称高级以下教师每学期要撰写比较详细的教案,要求: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有教学过程的设计说明,有教学反馈。

(四)教学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具体要求是: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与相关的教学要求,确定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2. 围绕目标实施教学。教学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完成课时计划。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到讲求实效。

3. 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提高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素养,创造和谐、生动、轻松、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4. 课堂各环节组织严谨、有序。教师应于预备铃响前到达教室,严禁上课迟到。重视课堂教学的调控和有效互动,切忌满堂灌。原则上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在每堂课上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练习等形式的活动时间。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进行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得随意提前下课或随意离开教室,按时下课,严禁拖课。

5.教师不得私自随意停课或占用它课,因事不能授课,必须报所在年段的年段长和教研组长,经教务处批准同意后,统一安排调课。

6. 教师着装庄重大方、整洁美观、协调文雅。校园公共场所着装得体。体育、形体教师上课着装符合课型特点

(五)课后反思

1.教师课后应及时进行教学自我评价和分析,并将教学反思批注在教学设计文稿上;通过课后反思和阶段性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提高。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两篇教学反思文章,一般应包括对自己触动较深的教学情景再现,教学活动得失及其理性分析。

2. 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文章。

(六)反馈与评价

1. 作业

(1)教师布置作业要依据课标、基于学情,要精选精编习题,分层布置,弹性要求。布置必做作业、选做作业,适当布置开放性作业(如小报、小制作、调查报告等),严禁滥用练习册和复习资料

(2)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布置必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及时批改;选做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选做,教师不能作硬性要求。

(3)教师对作业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倾向性问题应及时讲评,要注重相关知识的重新梳理、整合、迁移,突出方法和解题策略。开放性作业要制定和公布评价标准,并组织好评价和交流活动。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应单独面批指导。

(4)教研组要成立资源库,争取自行编写校本作业,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备课组学年的教学资料要上交给教研组,进入资料库,做到资源共享。

2. 课外辅导

(1)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重点是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

(2)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举办的各类创新和竞赛活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3)辅导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分类辅导,禁止占用自修或课余时间集体讲课,严禁课后、节假日和其它休息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3. 考试

(1)重视非测试性评价,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禁止以考代练,变相抢占时间。各学科的考试次数所占的比例可依据各学科课时比例确定。

(2)科学命题。考试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考试内容要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题量和难度适宜,做到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命题必须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试卷难度值高中原则上控制在0.7—0.75,初中原则上控制在0.75—0.8。

(3)科学评卷。对试卷的评分应客观公正,对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应有记载。

(4)质量分析要准确。期中、期末考试应按学科分年级进行质量分析,备课组和教师都应做好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其质量分析应连同试卷作为资料存档。

(5)及时评讲。评讲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提炼方法和规律。

(6)加强中、高考研究

①加强对历年中、高考命题试卷的研究。初中要加强课程标准的研究,组织中考的研讨;高中要认真学习研究《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及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探寻新的一年高考发展方向,探究高三各科学习和复习的有效方法。

②选好高三、初三第一轮复习资料,做到训练有针对性,在第一轮复习中解决中档基础题。同时认真组织探讨第一轮复习模式,开好第一轮复习研讨会,上好示范课,以统一要求、方法和复习的基本思路,狠抓课堂教学效率。

③认真组织好初、高三统一考试,及时召开学科试卷分析会,认真分析考试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学科试卷分析会可邀请教研组有经验的老师参加。

(七)教辅材料使用规定

学校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经过厦门市教辅推荐小组审读推荐的教辅目录,依据自愿原则,学生选择购买。选用的教辅种类应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每学科最多选用一本,不得多选。学生作业,提倡以校本作业为主。

三、教学研究

(一)立足以校为本的教研

1. 各教研组每学年至少有一项以校为本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研究课题,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教师开设公开课和听课的规范要求:

①实行“推门听课”的听课制度,全体教师应全面开放课堂,随时接受听课交流。

②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听35节课,工作未满5年的教师至少听40节课,其中本学科的课至少占80%。

③教师听课应有记录,在记录中充分体现听课后教学反思的内容、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内容,并有个人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二)教研组工作

1.以教研组为核心,在全校营造出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让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去,围绕课改实验、课题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一课一评)、讨论优秀教案活动等,提高教师教研教改的水平。

2.每学期教研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计划,要上交计划和总结(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教学进度计划,开学第二周上交)。认真研讨小学初中衔接、初高中衔接教学内容,直升班和普通班的教学要求,安排好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创新课、研讨课)和专题研讨等教学活动时间。教研组活动要有详细活动过程记载,如公开课包括:开课教师、课题、课型、研讨范围,开课地点、时间,听课教师以及评价记录;专题讲座包括:讲座目的、内容,主讲人,讲座时间、地点、范围。每次活动材料要上传校园网。校级公开课需在计划中体现,临时安排的校级公开课需上报教务处审批。

3.教研组每月至少要召开一次教研组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备课组长会议,要组织开展学习教育理论、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全组人员参与的集体备课或课堂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实行签到制度,并及时反馈给办公室纳入学校考勤。

(三)开展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

1. 各级教研活动应有明确的主题,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又能体现教师个人研修为基础的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

2. 学科领域的教研活动,主要开展以集体备课及其研究课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研修,以微型课题为主要载体的教学研究;研究范畴可以涉及校本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等校本问题。鼓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微格教研”。

3. 备课组活动要求:每学期要有详细的计划总结,要有详细的过程记录。坚持每周至少1次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要有意识地对一些重点课型、典型课例进行细致深入地研讨。要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精解课标、挖掘资源”的原则,做到“三定”、“四统一”、“四研究”。“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均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在备课组内轮流。“四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练习和作业统一。“四研究”: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可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教学心得体会,研究课件及有关教改信息。教师应在事先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要在保证按课标的教学要求授课的基础上,保留各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的深广度应根据各班的学情有所不同。

(四)开展以学校核心课题为龙头的教育科研活动

1. 确立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课题,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在学校核心课题的研究框架下,层层分解,形成教研室、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等不同层面的,有针对性的子课题或微型课题,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2. 各级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应来自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真问题,有利于及时解决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拓发展的新领域。

3. 各级课题研究应有明确的研究方法、组织形式和推进过程,应按相应的规定进行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其成果应进行展示和专家评定。

(五)教师成长和培养工作

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规范教师的教学,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吃透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2.青年教师的创新课、教学基本功竞赛、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活动常规化。

3.规范师徒关系:

①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具体的指导内容,要有详细的过程记载。

②指导参加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侧重从教学思想,教材教法,班主任工作,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指导。每学期,指导教师要听新教师至少10节课;新教师要听指导教师至少20节课。

③指导培养骨干教师,侧重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开设讲座,参加各级评比等方面进行指导,每学期有至少三次的专题指导,并有记录。

   四、学校评优、评先基本条件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范围。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参与组内各项活动,按规定上交相关材料,作为学校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

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

〇一七年八月十四日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