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室包班制”扬帆起航,课程改革耀光芒

一、我校首现“大教室包班制”

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参照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外先进的基础教育改革,结合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学校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实践,在我校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启动以育人为导向的大教室包班制这一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何为包班制?

      (一)包班制的定义

包班制即2位教师包下班级25个孩子的除专业性强的科目(英语,美术,音乐)的其他所有学科教学,并互为助教。 以学科融合为脚手架,旨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探究性主题学习为抓手,以培养全人(全面发展的认)为目标,以课程超越课堂,并且关注孩子天性的展开,这一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包班制的特征

       ① 空间课程,多元教室

       首先,学校最大限度地让校园建筑和各种场地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物理空间都具有教育价值,突破教室和校园的围墙,让社区、大自然和各种场馆也成为学校“全课程”实施的场地。

       其次,功能分区的大教室。学校把两间教室并作一间,一、二年级的教室空间达到120平米。在这样的教室里,不但实现了把更多的教育资源直接放到孩子身边的目标,而且让教室功能分区成为现实:活动区、休闲区、阅读区、观察区。这样的教室更像是一个集体大书房,四处贴满了各式可爱的卡通图案,布置温馨。教室里有衣柜,用来放学生的书包及书籍。学生的学习档案,固定用的学习工具,课外书也都有序地摆放在教室的一角。

    

②教学办公两相望,“模块时间”教师定

在大教室后面,设有一个办公区,包班老师每天就在教室里和同学们相处一整天。老师这样跟学生零距离相处,亲和民主。老师把握了教学以及课间中的任何细节,提高了教学品质更能保证学生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教育。

施行模块时间后,老师们的下课时间不再一样,一二年级不统一打下课铃。特别是以往学生集中下课后容易喧闹,现在则会专门给学生留出室外活动锻炼的时间,在平时上课的间隙,老师会自主安排课间休息,让学生安静地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③课程融合是核心,全科教师助其力,“全课程“—反转乏味课堂

       学科融合:即打破学科的界限,用一种整合的思路去找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学科融合分为两种形式:A:学科间并行整合;B:学科间辅助合作整合。学科间并行整合是指在进行整合时,学科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进行整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内容同等重要。最常见的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围绕主题来选择和组织学科知识内容。这样的整合更适合校本课程等没有必须要掌握的学科目标,B:学科间辅助合作整合:以一门学科为主,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渗透到,借用到主学科,为主学科服务。而其它学科的内容可以是本册内容,也可能不是本册内容,但学生是可以理解借鉴的,达到为主学科服务。例如一年级上册英语“That is my father.”,英语课上学习家庭称谓;语文课上感悟家是温馨的港湾,是爱的源泉;美术课画一幅幸福的全家福;音乐课跟随老师学唱关于family的歌曲。让学生立体感知家的概念,家的温暖。     

全科教师:并不是这个老师所有的课程都教,诸如语文教师也教品社,教科学,还不算真正的全科教师,主要是指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全科教师关键是要具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跨学科或者是跨界,拥有全科教育的一种意识和能力。

全课程:全课程是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全人培养为目标,以探究主题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融合,面向与教学相关全部要素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全课程强化学科融合,将被割裂的学科打通,让深井连成汪洋;注重孩子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寻常的校园生活充满惊喜和期盼。例如我们在一年级开展的“小小饺子,浓浓情意”的校本课,整堂课融合了饺子的文化起源,怎么包饺子,煮饺子,到最后再吃饺子,根据教学设计巧妙加入数学知识“加法减法的运用”和英语知识饺子的英语单词,用英语表达包饺子的步骤,吃饺子feeling,围绕“饺子”主题,所有的课就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孩子们不断拓宽着对“饺子”的理解,以一种综合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   

         

三、包班制的课程如何实施?

        我校采用分科教学与学科融合兼而有之的方式,即对于学科特征突出的知识采用分科教学,可以进行学科间统整的实施融合教学。这样的方式较为保守和谨慎,可以避免许多大踏步走的问题,又为我们学科融合的实践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