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有一个人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世人尊为“万世师表”。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为了带领同学们追随孔子的足迹,学习经典,重温先贤智慧,9月25日,我们特别邀请了厦门工学院国学院院长张滇波教授来我校“从容大课堂”举行“君子不器——孔子其人简说”主题讲座。本次学术报告活动在学校录播大厅进行,面向全校师生直播。
讲师名片——张滇波
副教授,厦门工学院国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研究,尤长于儒家学说,曾主编《国学经典导读》,出版《论语通识》、《论语新解》(合著),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论语·为政》中讲到:“君子不器。”讲座开始,张教授出示器物图片,让同学们知道“君子不器”的“器”是器皿、器具的意思。我们看到的酒杯、茶壶、锅碗瓢盆,它们都可以称之为“器”。器和人是具有本质区别的,人是有人性,有灵性的,人有喜怒哀乐,有敬畏和厌恶,有崇尚和不屑,有理想和情怀。
通过张老师“器”与“人”的对比讲解,同学们知道了人要不断自我超越从而实现全面地发展,要有敬畏之心,要通达天下,不能像器物一样,局促而受限制,呆板而没有灵性。同时,人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意志与理想,实现和满足自我的价值。
除此之外,“君子不器”的“器”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器皿,往往用途单一而不能相通。孔子说“君子不器”,意味着培养君子不能局限于一才、一技、一艺。人不能像器物一样,要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四通八达,专一学而不限制于一学。
在张教授的讲解中,同学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身怀多项绝技的人,他不仅是政治家、思想家,也在音乐、体育、文学方面取得了极高的造诣。走近孔子,张老师鼓励同学们也要全方面发展,尽可能塑造多元化的自己。
孔子“君子不器”的智慧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也开启了少年的未来之门。君子当“志于道”,不以“成器”为目的。少年当博学多识、通观全局、胸怀天下,不囿于一技之长,不在方寸之中限制自己,不按图索骥、墨守成规,唯有如此,才会成己达人,赢得未来。
宋代政治家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再读经典,常读常新。“不器”的关键在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如《论语》中所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附校学子在孔子诞辰来临之际,读经典、诵经典、背经典,重温先师教诲。
愿附校学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勤勉好学,为我所用,赋能成长,努力成为善于感悟、视野开阔、儒雅博学、全面发展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