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年)(草案)

 

第一部分  现实基础

一、基本概况

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2016831日正式,是德文教育集团旗下十五所学校和教育单位之一,是一所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高中15年一体化的,市教育局直属的高端民办学校。

创校年时间里,学校实现全学段开班现有小学16个班,初中6个班,普通高中19班,国际高中6班,在校生总计1231人。

1.硬件设施。学校占地60900平方米,约91亩。建筑面积36223.5平方米,幼儿园为独立园区。中小学包括图远楼续远楼、行政办公楼、生活楼四部分。图远楼为小学、初中部教学区。续远楼为高中部教学区班级均为多媒体智能化教室学校录播室、校园网、校园广播站、电脑室、语音学习系统、学科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高规格的机器人教室等教学功能场所及设施。还有雨操场一片,室外标准操场两片。以及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体操等活动场地,可基本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和业余文体活动。生活楼设有1233个床位的雅洁的学生宿舍,以及可供1400余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

2.教师配备: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83人。其中幼儿园教师19人,小学教师44人,初中教师22人,高中教师98人。学历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其中 51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活教师30人,均为专科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9人。

二、优势和经验

学校环境优美、温润、充满生机。学校与大学校园接壤,是一所大学怀抱中的“少年学院”。大学的文化、环境和大学师生的精神气质给中小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滋养。这一难得的办学资源,也为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质的迅速形成,濡染了鲜亮的底色。

学校的办学理念鲜明。“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将教育使命、现实需要与学校担当,以朴素的语言镌刻在德文教育集团每一个教育者的心中,是对成熟的实践经验的提炼,也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探索的指引,更是企业教育家李德文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品学力行,从容生长”是厦工附校人,对“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校本诠释和教育追求,也是领航人多年教育智慧和思想的再实践、再推广。

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硬件设施相对较好,配备设施标准基本福建省教育现代化指标课程特色日益鲜明。建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品牌性课程”为骨干的基本课程框架。机器人课程一枝独秀竞赛屡获佳绩;自主研发的系列综合实践课程亮点多多,深受孩子们喜欢。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优化。学校领航人,是省优秀校长。教师团队年轻,学历层次高,勤奋学习意识强、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创业的担当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结束之年,首届毕业生,以出色的中考、高考业绩,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也为学校的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合作办学取得突破。高中部中美国际课程融合于2019年接受美国AdvancED认证机构的全面审查,成功获得认证。高中部中英国际课程融合于2019年2月被授予“剑桥国际校”资格,成为A-level考试点,享用剑桥考试局旗下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问题与挑战

1.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虽然基本达到了省颁标准,但对照十五年一体化学校发展愿景,生均建筑面积明显受限。住宿生、午休生住校所需的宿舍、床位数量不够充裕,专用教室数量不足,高中部教室空间略显逼仄。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水平不够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2.教育市场需进一步开拓。学校所在地集美学村重教崇文之风日盛。政府对公办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正在倾力打造一批新优质学校,区域教育和学校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十四五”期间区内将新建了一批名校分校区和现代化的社区学校,改造美化老旧的公办学校全力扩容增容,公办学位空前增加,加之,引进新型民办国际学校,与海外名校合作办学,诸多因素使学校生存发展的空间更为挤压。由于地域因素,学校的生源状况始终处于市直学校中等偏下,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3.教育质量和特色需要进一步彰显。学校创建只有四年时间,办学的历史短,这几年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教学质量基础较为薄弱,教育资源渠道尚未真正畅通,部分年轻教师课堂水平和效率低下,教学质量起伏较大。办学的特色和影响力还远没达到我们的预期。区内其他同类学校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具有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并获得了社会认可,赶超这些学校需要不懈努力。

4.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创校之初,教师几乎与学校一同启程一同成长。对于一个簇新的年轻的教职工队教师梯队尚未真正形成,有经验的教师人数偏少,教师流失率较高年龄、职称、学科等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要形成团队共识和彼此默契,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需要时间的磨合,需要人文涵养,更需要通过提升教师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这是摆在学校发展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紧迫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二部分  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2018 颁布的《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德文教育集团“十五”教育发展规划》为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实践“从容教育”,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办学理念以“品学力行,从容生长”为教育哲学,以“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品学力行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水平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为抓手,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大学校的品牌建设,努力把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出彩,教师光彩,学校精彩”的高端优质民办学校。

二、教育理念

(一)办学理念

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

立德树人  立德就是树立德业,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素养培育;树人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中华文化的良的底蕴,具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的和结果,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以文化人  “文”就是文化、文明,是育人的核心内容,包括本国的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文明成果。以文化人就是用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成果来影响人,塑造人,成就人。“以文化人”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回答了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方法论和发展观,它是学校育人目标的根本指引,是育人策略的智慧选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灵魂。

(二)育人理念

教育是价值引领之下的自主建构,是心灵的转向,是审美生活方式的建构与优化过程。“品行力行 从容生长是对“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

品学力行  就是立德为先,做人第一;就是学习为要,知行合一;就是素养为本,践履如一。品学力行是对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之念最直接的实践,在方法和途径上强调“行”。不“行”则难“立”,不“行”则难“树”。

从容生长 就是从而随性,因材施教;就是容而全人,有教无类;生长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就是让让儿童的天性、德性得以呵护、唤醒与促进;就是让儿童的心灵、灵得以丰富、充盈与生长。从容生长是“以文化人”主张的用优秀的文化、文明浸润、熏习学生的学习、精神世界的最好体现,以此来形成学生良好的教养与学养,具有较强的思考力、批判力、领导力、创新力。

倡导的五大原则:

1.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正面引导每一名学生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长方式。

2.带着积极的情绪、清晰的认知、稳健的行动,源于生命的自由而塑造一个人格健全的自我,

3.相信每个人的天赋和自然成长的意愿,关注他而不是逼迫他,心态要沉稳,脚步不停息。

4.面对自然的生命,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自信心真诚关怀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5.爱读书,爱自己,爱生活。

附校将以“品学力行,从容生长”为教育哲学,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品学力行的时代新人”为己任,聚焦学生的生命特征、成长规律,前瞻思考学生未来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重构儿童教育观,重建学生生活,努力改变教育功利化倾向,着力在从游课堂、大榕树课程等方面创建学校特色,涵养真性灵,推崇真教育,打造学校品牌。

、办学目标

(一)战略定位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拥有一流的学校。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应致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相生,共生共荣。从容的教育就是要从心从爱从真情,让师生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活出真的风采,以此推动学校内涵与品牌发展。

(二)总体发展目标

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适合的教育为主题,以提升学校的文化特色辨识度和品牌影响力为重点,坚持教育改革不动摇,坚持创建特色文化不动摇坚持大力提升质量不动摇,经过年探索,努力将小学、初中校办成一所自由自在、神采飞扬、个性鲜明的现代小学校”,将高中、国际课程融合班办成一所“视野开阔,从容大气、质量一流的青春学院,努力将厦工附校办成一所“学生出彩,教师光彩,学校精彩”的现代化优质高端民办学校。

(三)具体发展目标

1.学校文化:认同、领悟、实践、发展“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和“品学力行,从容生长育人理念,形成以从容理念为核心的校本哲学体系和实践创新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校情的适合的教育之路,为每个孩子的成人成才成功开辟新路

2.课程建设:建构大榕树”课程,完善大榕树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品牌性课程形成支撑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与持续化发展的课程系列。探索建设从游课堂,优课率逐年提升,年达60%以上深入推进智慧课堂的常态化,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为核心,推进自主课堂建设。课程实施和教学质量处于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3.德育发展: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自主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为目标,整合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心理教育、提升自主教育、推进综合实践课程与德育生活化结合的探索,打造德育工作特色。

4.学生发展修定学生核心素养考核评比方案使学生能够遵循其天赋、自然成长意愿,成为最好的自己学生素养个性鲜明,结构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和学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1)至2023年小学学业水平在全区统一检测中处于领先位置。在市级统一检测中超市平均水平。力争在2025年各项指标达到市直属校总平均水平。

(2)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在全区统一检测中超全区平均水平,并有三到五个学科在全区处于领先位置在市级统一检测中达到或超过是市均水平,有一到两个学科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三到五个学科达市直属校总平均水平。2021年到2025年中考,在市教育局的综合考核中,位次力争逐年上升。升入普通高中、示范性高中人数占比逐年提升。

3)至202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在全统一检测能超全区平均水平,并有三到五个学科在全区处于领先位置在市级统一检测中达市平均水平,有三到五个学科在全市处于中等以上位置,总均分力争达市直属校总平均水平。2021年到2025年高考,要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的指标,在市教育局的综合考核中,位次力争逐年上升。本科达线率力争逐年上升。

5.教师发展:充实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明显改善。通过搭建起有效的教师发展平台,加速骨干教师和名教师队伍建设,骨干教师比例15%以上,每个学科都能有1--2名在区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生活教师队伍专业化,数量充足,专业教师与生活教师两支队伍剥离,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管理独立。

6.教育科研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加强教育科研,强化校本教研,努力形成符合校情的科研体系。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2-3个。申请省以上立项课题1-2个。教师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区市省竞赛或刊物上获奖、发表。努力建设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7.校园建设积极创建市、省级平安校园、绿色学校、智慧校园、文明学校建设低碳生态环境、高效信息环境和开放交流环境,加强基础建设,完成小学、初中部、高中学生宿舍、午休房,改造、建设、合理布局,力争让宿舍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第二个家。改造、补充专用教室和活动室,新建美术室、音乐教室、真爱梦想智慧教室、劳技教室各一间,新建校园电视台、艺术馆、校史馆。新建高中校综合楼。

8.品牌发展:学校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逐年增加,已达到47班1231人2023年小学每年级4个班,全年级24个班;初中校每年级4个班,全年级12个班;高中每年级8个班,全年级18个班;国际课程融合班2个班,全年级6个班。小学初中将实行五四分段,六年级纳入到初中部管理。通过五年的努力,办学成果更加显著“从容教育”理念获得业界认可和主动传播,学校走出一条办学品牌特色道路。

(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 ,文理并重、做人第一、全面发展。

四、学校发展思路

2021.1-2022.8   夯实基础阶段,学校的办学特色、育人模式、课程体系进一步得到检验,办学成果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学校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2022.9-2023.8   质量提升阶段,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推进课堂改革,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素养结构得到改善。

2023.9-2024.8  特色立校阶段,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获得行业认可,学校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2024.9-2025.9   品牌推广阶段,办学成果显著,优质学校样态逐步呈现。

 

第三部分  实施措施

一、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办学环境

依据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利用优化现有教学空间,把校园环境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校园环境,力求校园环境优雅、有品。同时,另辟场所,创一个崭新高端的国际高中部,适应更多的家庭和学生对国际教育课程学习的需要异地新建高中部综合楼。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满足在未来五年内在校学生规模的教学和科研要求,以实施数字化校园为主,兼顾布局未来智慧校园,稳步推进创新项目的发展,奠定进军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基础。

(一)信息化建设

“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师生需要为根本,以精细管理服务师生”的工作思路,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在各类数字化系统的内部信息沟通与流动上,建立统一的底层大数据库,并开发完善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报表,做到数据源唯一、数据可共享,消灭信息孤岛,提升信息的价值。辅助教学做到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资源、智慧评价、智慧管理等,积极参评厦门市中小学五星智慧校园。

(二)创新工作实验室建设

为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

1.硬件建设完善现有乐高机器人实验室、VEX机器人实验室,规划建设木工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VR虚拟现实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航模实验室建设。

2.机器人课程建设小学一年级到初一年级开设乐高普及课,其中一年级开设机械原理部分,二年级开设wedo2.0,三年级以上开设EV3部分,对接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考试,学习与考证相结合。

3.编程课程建设小学五年级开始scratch编程课,配套相应全国编程等级考试,将逐步推广到其他年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信息学奥赛培训,使奥赛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4.机器人竞赛乐高机器人赛事政策原因暂停,目前正在对接乐高机器人等级考试。VEX机器人覆盖小学初中部、高中部,目前参加的赛事主要是VEX亚洲机器人竞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并积极筹办影响力大的机器人相关赛事,提高附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5.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基地今年首次收获示范基地称号,每年申报示范基地,依托此项资源,完善我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基地建设。

6.航模社团拟成立航模社团,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对接教育系统全国航模大赛,使航模战队成为附校的一张新名片。

(三)新媒体应用

利用新媒体平台推行校务公开,及时报告学校发展中热点问题、事项。利用平台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制定了新的标准。在此形势下,学校顺应时代与学校发展需求,进一步整合学校信息化资源,建“未来教室”,助推“互联网+教育”行动。以信息化平台为核心,建学生音视频互动实验室和空中课堂,开发以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网上课程和教育管理程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设出高质量的、能够满足师生学习和工作需求的数字化校园、智慧化校园,推动学校建设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学校。

二、创新德育工作,提升育人实效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整合德育资源,优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系列性、实效性。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

围绕学生核心素质的培育,探索劳动教育与社会综合实践相结合,审美教育与生命教育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行为规范相融合、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相促进的德育新模式。

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充分发挥每个班级、班主任创造力,形成各自的特色。

定期举办对家长开放活动,扩大“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家长学校”成为培养家长的学校,建立“家长义工”制度形成“家互助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监督形成家校成长共同体。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完善以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力量,家长、社区代表参加的学生德育工作体系。

三、加强专业提升,培养一流师资

建立教师培养与成长激励机制,通过学历培训、带教、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名师指导与专家引领等途径,形成一支师德好,专业素质好、教育理念新的一专多能的师资团队,胜任学校教学改革任务。

用目标理想引领教师发展,协助教师进行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将个人发展保持与学校发展同步。用政策倾斜扶持教师发展,保持与市直属学校统一和同步教研培训,并通过实行导师制、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研修班、教学观摩、教师论坛等方式帮助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定期举办“工学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用平台建设服务教师发展,始终关注教师的心灵成长、专业发展、职业幸福感。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在现有“从容教育教师成长工作室”上进一步扩大教师成长指导和服务功能,聘请专家团队,建立师资培训体系。

针对难点帮助教师发展,依据班主任工作的特点,有计划的加强班主任技能培训,掌握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言行上为学生做好表率。开展模范教师、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评选。

充分利用集团母体和大学的资源,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莅临学校指导,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四、推行六育树人,促进全人发展

(一)育格树人

在校内继续开展内容有趣、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善良友善、感恩宽容、专注有序的品格。加强“九礼四仪”教育(仪表之礼、餐饮之礼、就寝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入学仪式、入团(队)仪式、十四岁青春礼 、毕业典礼),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结意识、科学精神。

(二)育智树人

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推进校园阅读,繁荣校园写作,丰富校园生活”为宗旨,建立健全多线运行的阅读推广模式和多样化的校园活动

积极学生阳光的心理素质,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通过各类心理课程和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创设多元化教学活动,探索问题推进式、启发讨论式、实践探究式等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育体树人

重视体育工作,健康的身心打好基础,更培育学生快乐运动、健康向上、拼搏向前的体育精神。贯彻和实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健身项目。同时抓好两操和大课间活动以及体育社团。

(四)育美树人

重视培养学生“理解感知、发现欣赏、践行创造”美,注重续传民族文脉,涵养美育之长。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五)育新树人

依托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科普基地,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研学课程基地,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为学生埋下创新的种子,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积攒后劲。

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院、厦大的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以及厦门工学院的商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机械与工程制造学院等开展联动共建,把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下放到中学,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获得体验式学习。

与知名高科技企业对接,参观学习体验先进科技、开发综合实践创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探索和开展机器人搭建与编程、竞技叠杯、生命科学等科创项目,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育能树人

以尊重为前提,以生成为标志,以开放为途径,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注重自主研发的社会综合实践课程。与农业科普基地合作,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提升劳动能力和科普知识。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夏令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哲学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社交合作能力。

五、全力推进课改,优化课程体系

检验和完善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品牌性课程”为骨干的课程框架,三者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互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大榕树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榕树课程的“干”,聚焦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践,凸现课程的生活化、灵动性、生长性。

拓展性课程是榕树课程的“气根”,根据地方的文化资源和学校育人目标,加强校本兴趣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实行走班制教学、混龄学习的教育改革实践

品牌性课程为榕树课程的“枝”,以传授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从自身需要出发,自主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定期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游戏节、英语节、诗歌节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利用好闲暇时间、发展个性化的兴趣和激发潜能。

国际部课程则以传统中国文化为根基,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化翻转课堂,与多所国际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学生交换、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在线教育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共融,求质,创新,发展”。

六、重视教育科研,提升教学能力

注重课题研究,创造条件申办省、市、区研究课题。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到科研型、专家型角色转变。

加强学科基本教学流程的应用和研究,实现从“会上课”到“上好课”的转变。根据学校倡导的从容教育的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从游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建立健全听课反馈机制,在各年级、各学科中推行“公开课研究”制度。改革集体备课活动,建立集体研讨模式。

对新教师实施“三练、三、六个一”。“三练”: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三归”:回归课程,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回归课堂,加强对教与学的研究;回到课题,让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六个一”即“写一手规范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上一堂表现自己最高教学水平的展示课;制作一个可供交流的教案和课件;编制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完成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叙事;研究一位名师或教育理论专著”。

七、坚持依法治校,优化管理机制

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指导,制定学校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置于严格的制度管理和规范之下,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新模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按章办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引入“项目制”、“导师制”。在总校长、总副校长之领导下,放权于各学部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增设行政工作部门,各学部在立足学校大局的基础上,独立负责教师招聘、教师管理、招生工作、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整个学校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双向互动治理体系”,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关系模式。

实施岗位聘任制度,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用,能上能下的聘用管理机制。

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在保障教职员工的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

八、创新教育实践,树立学校品牌

立足教育哲学高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整理收集创校以来的办学成果,从管理视角、教师视角、学生视角、家长视角,进行多维度的检查和和多层次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从容教育”的理论内涵,并使之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统一,引领学校走向未来。

通过创办校园刊物、参加行业论坛等形式,从内部发展与外部延伸两个维度,提升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市场认知和认可。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一、管理保障

成立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统筹协调推进计划实施。各组室根据五年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监督保障

建立和完善规划执行的监控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检查和评价,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定期邀请领导、专家,组织教职工代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各部门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三、资源保障

探索学校后勤依托集团办学的新模式,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四、资金保障

我校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学费,招生情况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未来用工成本将增加。学校“五年规划”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资金压力较大。为保证完成2021-2025年各项发展建设目标,学校按照“五年规划”要求:

(一)依法收费

“五年规划”期间,学校将根据市场情况,主动对接国家、行业、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德文集团“百年名校”的建设目标,保障办学质量,争做国内领先的民办学校,我校拟争取在两年内根据办学成本,适度调整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核算规划发展经费,秉承德文教育集团提升办学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确保学费收入的70%-75%用于学校日常发展,确保学费收入20%作为学校预留发展基金。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确保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确保每年优先安排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班主任、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确保教师队伍的建设,基础设施配备等经费需要。

(二)加强预算管理

1.强化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财务处将努力宣传预算工作,提前预算编制时间,扩大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充分发挥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将有关事权和财权通过制度和责任的划分到各执行部门。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进行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

2.严格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发挥事前、事中、事后执行反馈监督职能。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变更、决算、监督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对预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3.通过各种融资平台筹集发展资金。

4.加强财务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立足学校实际,借鉴其他民办学校管理模式,在原有财务制度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第五部分  结语

立足厦门,放眼全国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未来年,充满着希望和挑战让我们汇聚爱心和智慧,汇聚激情和理想,汇聚正气和进步的力量,从每一个人的发展需求出发,让每一个学生的天赋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坚信,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一定能够以文化的教育环境、本的管理制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标准化的校园环境,赢得孩子喜欢、家长、社会认可